1.社会工作专业简介
社会工作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利他主义为原则,解决社会需求的、助人自助的社会服务工作。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助人的专业工作者,是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获得国家认可的、由政府支付薪酬的一种职业。
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服务技能;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从事社会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社会工作研究等工作的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较高人文素养、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采取“重理论、厚技能、通实务”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具有社工、法律、财务复合知识能力结构的新型社会工作人才。本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聘请社会工作者、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等为实践课兼职教师。
专业特色:
①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
②“三个一”:一支优秀教学团队,一个创新型教学品牌,一套独特实践教学体系;
③校内外实训室近400平米,实习实训基地40多家;
④发挥智库作用,引领行业社工人才发展;
⑤学生多次在国家级专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核心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心理学、社会行政、社会政策、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
就业方向:
①政府机关相关岗位:民政、社会保障、社区发展与管理、社区矫正等领域;
②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工会、人事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社工等领域;
③社会组织相关岗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领域;
④社工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禁毒戒毒、社区矫治等领域。
实务发展:
法学院于2013年1月注册成立了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工机构——“河南鼎力社会工作服务拓展中心”,本系专业教师于2015年成立“乐意社会工作机构”。
本专业先后与60余家社会工作机构签订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地跨北京、深圳、广州、福建、郑州等多个省域,并与省民政厅、司法厅等政府部门建立了政校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成果展示:
2014年社会工作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6年,《社会工作导论》已被评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1名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被评为河南省首届社会工作领军人物。2017年1名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2017年5月,社会工作教研室获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
2007年以来,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50篇,出版规划教材4部,主持或参与厅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参与省级教改项目1项,完成校级教改课题1项,获得厅级以上奖励6项。2016年,法律系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被评为河南省省首届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2.社会工作教研室简介
社会工作教研室拥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结构合理,是一支富有朝气、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治学严谨、有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主要负责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研室目前共有六名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人,分别是高芙蓉(博士,副教授、专业带头人、中级社会工作师)、毛慧琼(教研室主任、中级社会工作师)、彭秀丽(骨干教师、中级社会工作师)、时阳阳(硕士、骨干教师)。我院还聘请了南开大学、郑州大学知名教授和机构资深社工担任我院兼职教授,参与并指导社会工作专业学术研究团队和教学改革团队的建设,指导本专业教师开展科研和教学研究活动,夯实教师学科基础,帮助教师提升课程建设的理念,探索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聘请社会工作者、民政系统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等为实践课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课程或开设专业讲座,指导学生实践、实习。

毛慧琼,女,中共党员,讲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郑州市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库督导,金水区采购中心评标专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主讲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课程。曾获得校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工作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

高芙蓉,女,南开大学社会学博士,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首届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河南省综合评标专家,河南省财政厅评审专家。郑州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收录8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主编著作、教材3部,参编4部,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二、三等奖各1次。

丁慧敏,女,汉族,现任职教学型副教授,近年担任《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经济法概论》、《劳动合同法实务》等课程。注重实践性教学,近几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社会工作专业第九届大学生论坛;指导学生参加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首届公益创投项目大赛;并取得可贺的成绩。
在科研方面,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和厅级课题;发表论文《辽代德法并重治国方略初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本土化模式与对策研究》等9篇。参编高等法学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一本,撰写了“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两部分内容共书写六万字。

彭秀丽,女,汉族,1979年11月出生,毕业于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图书馆学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团总支书记

时阳阳,女,汉族,1986年11月出生,2008年6月毕业于军事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本科学历;2011年6月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获硕士学位。本人于2011年9月参加工作,在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法律系工作,现为中级职称。多年来先后从事过法律系法律专业及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课程讲授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