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法学院教师李相龙博士带领23级信法专业学生申婧媛、李湘雨,24级信法专业学生秦伟杰、周姜北、杨雨晴等,前往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乡镇基层治理等研究议题,进行深入一线的调研与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首站,师生团队抵达李庄乡政府,与乡镇工作人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会上,李庄乡党委李卫兵副书记详细介绍了李庄乡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脉络,并重点分享了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包括闪庄村改造升级废旧小学校舍,建成标准豆腐加工厂房;祁家村从资源匮乏的半山村,通过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获得资金,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等。
座谈会后,在乡镇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师生们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翟东村进行实地调研。翟东村以其传承千年的传统酿造技艺和特色“冯异”米醋产业而闻名。
当日下午,调研团队一行转赴马庄村。该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中,大胆探索,通过拆除7处空心院落及围墙,将腾退出的闲置宅基地有效利用,规划建设了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的“菜园、果园、花园、游园”,实现了村庄面貌的焕然一新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这一实践为研究闲置宅基地多元化盘活路径提供了宝贵样本。
随后,师生们抵达本次调研的最后一站南牛村。在这里,调研团队与村“两委”班子进行了深入交流,与8名村委干部进行了访谈交流,详细了解了南牛村在基层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与面临的挑战。
此次赴李庄乡开展的调研活动,是法学院深化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基层,更通过实地考察乡村振兴进程中土地资源盘活的创新路径与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鲜活案例,为青年学子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搭建了桥梁,也为学院持续探索“实践育人” 新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治人才注入了新动能.(李相龙/文 李改芹/审核)

